6月25日,《黎明觉醒》开启了不删档上线前的最后一次测试,而在我们的评测文章下,大家对于游戏体验有着十分热烈的讨论。除了顶着“腾讯旗下光子工作室出品”这个光环之外,《黎明觉醒》所采用的沙盒生存玩法,也是其吸引玩家的重要因素之一。
游戏好玩与否,大家都有各自的解读与评判标准。但从中我们不难发现——「沙盒生存」已然成为如今热门的游戏品类之一,而它的魅力,究竟何在?
沙盒——Sandbox,原本是指一种覆盖有沙子的游玩区域,孩子们可以在其中使用沙子自由的创造。而放到游戏环境下,「沙盒」一般用来指代非线性、高自由度、高度创造性的游戏体验。若就场景自由度而言,与「开放世界」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沙盒游戏的初始,表面就如一片空荡荡的沙滩,不过其中则蕴含着未知的可能性——玩家不需要严格遵循既定的规则,更多的是去探索属于自己的独特玩法。
2009年,《我的世界》正式推出。在很多玩家的既定印象里,一款游戏哪怕没有精美的画面、炫酷的体验,总该要有丰富的内容作为引导。但不少人在第一次进入《我的世界》后,感受到的只有无尽的迷茫——除了满眼的方块,只剩下我是谁?我在哪?该干嘛的问号三连。
按照开发团队最初的构想,《我的世界》是基于沙盒建造类玩法所设计的,不过在此基础上引入了收集、生产的概念,随着内容的不断丰富,玩家在游戏中能够进行的活动越来越多——从原本只能收集树木制作工具,但后来逐渐可以使用各种工具开采石头、开垦天地,最终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世界」并在这里生活下去。
可以说,《我的世界》带来了沙盒生存游戏最初的形态,而其最有意义之处在于引导玩家将现实当中的逻辑常识带入到游戏中,从而慢慢发掘出游戏内的的恒对哦内容——比如饿了要吃东西、在阴暗的环境中需要有使用工具进行照明、搭建设施则能够让采集与生产变得跟高效。没错,这便是通过探索去发现生存的乐趣。不是让游戏直接告诉你既定的规则,而是依靠玩家自身去理解游戏世界是如何运作的。
《我的世界》的生存难度并不算高,在资源采集和建筑搭建上也相对友好。也正因如此,游戏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沙盒生存概念的普及。▍生存,在「虚拟」中追求「真实」
既然提到了沙盒生存,那么2013年发行的《饥荒》也是一款极具代表性的作品。游戏一个显著的特色就是对食物进行了细化,想要生存下去就需要解决温饱问题,而不同的食物则会对角色造成不同的影响,这也是玩家在刚上手时最大的难点之一,很多新手往往会因为无法及时获得食物而没能顺利存活。
这就要求玩家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在游戏中开辟度过漫漫黑夜的设施,并不断收集食物以防止角色因为饥饿而失去理智。所以相较《我的世界》,《饥荒》在“生存”这一设定上的难度更高,虽然表现上看采用的是卡通风格,但骨子里则更为硬核,也更追求「真实」。在新作《饥荒:新家》中,虽然强化了主线的冒险体验,但创造、探索与生存的理念也得到了很好的延续,除了家园建设之外,玩家也可以在开放「车站」后,前往挑战硬核的生存模式了,与小伙伴一起回味经典玩法的乐趣。
从《单挑荒野》这款节目中获得灵感而打造的《挨饿荒野》,则是脱离了一般生存游戏模式——采集、捕猎、做陷阱、烹饪等全部需要玩家自己手动完成,在「真实」体验上更进一步。
而在《黎明觉醒》中,游戏提供了12项生存指标,涵盖了体能健康、饥渴度、饱食度、卫生代谢等等,与玩家的各类生存行为共同构成完整的生存机制。基本上现实中人所需要的一切,在游戏中都需要做好关注,而不像大多数游戏那样只需要关注HP,否则很可能会因为指标数据的不稳定而对角色行动造成不便。
▲甚至还有洗衣服的设定。
当然了,要说生存设定的“真实度”,《人渣》这款端游则做得更为极致,在饥饿值、口渴度、健康值、体温等基础设定上,玩家甚至还需关注好钙、铁、锌、硒、维生素ABCDE等等数值,并保持在适当的状态,想要达成这样的目标就需针对性的摄取食物。
而这些还只是基础罢了,游戏还细致的这顶了胃、大肠、小肠等不同器官的容量,要求玩家合理的分配不同食物的摄入量以及上限。这些固然为玩家提供了极其真实的生存的体验,但相对的,想要上手并精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很多玩家也因为入门门槛过高而被直接劝退。
▍结语
游戏创造了一个虚拟的世界,沙盒玩法的引入让玩家成为了这个虚拟世界的中心、一个自由的创造者。而生存玩法则通过引入现实世界的设定,带来更强烈的带入感。当然,很多时候这也意味着着难度的提升。如何在体验上做好平衡,考验的便是开发团队的功力了。
当然无论是硬核还是休闲,困难还是简单,沙盒生存类游戏都需要玩家静下心好好的体验与钻研,或是在前期入门时难免经历困惑与阻碍,但当你通过自己的摸索与努力成功在游戏中立足,并真正理解其核心理念后,便很难再轻易的放手了。
而这,便是此类游戏最大的魅力所在。
▍「沙盒」与「生存」结合的契机